1961年的一天股票配资博客,溥仪在植物园劳作的时候。一个人跑来说:“有个长春来的女同志找你。”溥仪问了一下来人的相貌特征后,确定这是和他已经离婚的“福贵人”李玉琴。
李玉琴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。
她的父亲李万财只是一名在饭馆里打杂的普通人。
1943年,溥仪的第三任妻子谭玉玲突然去世,继而,日本方面急于安排溥仪再婚。
溥仪对此心知肚明,他深知日本人的用意。
日本人原本打算让溥仪娶一个日本女子,但溥仪坚决拒绝。
于是,日本方面决定将目光转向中国,并安排了一些年轻女子供溥仪挑选。
溥仪从那批照片中随意挑选了一张,李玉琴便被选中了。
那时,她仅有15岁。
对于李玉琴来说,宫中的生活似乎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李玉琴的家人虽心存疑虑,但最终无法抵抗日本人的压力,她踏入了伪满洲国的宫廷。
溥仪看中了她的年轻和单纯,认为这使她更易于控制。
李玉琴进宫后,溥仪对她的宠爱让她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。
溥仪时常与李玉琴交流,讲述他作为皇帝的往事,这些话语让李玉琴对他更加崇敬。
然而,溥仪的处境急剧变化。
1945年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伪满洲国随之解体。
日本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他被迫在通辽宣布退位。
溥仪当时急切地想要自保,他安慰李玉琴说会回来接她,但反而被苏联方面拘押。
在溥仪被捕后,李玉琴一度怀抱着希望,等待着丈夫的归来。
她相信溥仪会回来接她。
随着长春的解放,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,溥仪被定为战犯。
李玉琴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可以享受奢华生活的皇帝妻子,而是一个与溥仪紧紧相连的政治人物的妻子。
政府要求她与溥仪离婚,理由是溥仪已经变成了罪犯。
在面对离婚的压力时,李玉琴一度陷入困惑,她从小认为作为妻子,她应当忠诚于丈夫。
然而,在领导的多次劝导下,李玉琴最终签署了离婚声明。
离婚后,李玉琴回到了娘家。
她的家人知道她的处境后,劝她尽快再婚,毕竟她还很年轻。
可是,李玉琴没有选择再婚。
为了再次寻找溥仪,她来到了天津,通过溥仪的堂兄溥修的关系,希望能得到溥仪的消息。
然而,溥修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心,反而对她冷眼相待。
李玉琴在溥修家中经常挨饿,也难以找到体面的工作。
尽管生活困顿,李玉琴依然没有放弃寻找溥仪。
她跨越了北京、天津和长春,却始终未能找到溥仪的下落。
在此期间,溥仪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,进行改造。
他也时常想着李玉琴,但并不是出于关心她的生活状况,而是想确认她是否改嫁。
1955年,李玉琴收到了来自溥仪的信件。
信中,溥仪表达了对她的思念。
李玉琴认为溥仪依然在意她。
为了能够见到溥仪,李玉琴向亲戚借钱,搭乘火车前往抚顺。
十年未见的溥仪,已不再是那个曾经的皇帝,而是一个身着囚服的战犯。
溥仪并未关心她这十年来的艰难生活,而是更多地谈论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遭遇。
这种冷漠深深刺痛了李玉琴的心,但她依旧默默为溥仪付出了更多的时间,频繁地探访他。
然而,后来,李玉琴开始意识到,自己与溥仪的关系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。
她在长春市图书馆工作,并因溥仪的身份错失了评选先进工作者的机会。
她不再愿意为了溥仪忍受这样的生活。
最终,李玉琴决定向溥仪提出离婚。
尽管溥仪对李玉琴的决定感到震惊,他最终同意了离婚。
然而,这一决定很快引起了中央的关注。
为了帮助溥仪更好地改造,中央下令将李玉琴和溥仪安排在同一房间。
尽管李玉琴暂时妥协,但她发现溥仪的生活能力几乎为零,甚至需要她为他打理日常生活。
李玉琴决定再次提出离婚。
在历经复杂的法律程序后,终于获得了离婚判决。
她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中。
她在书海中与读者交流,分享知识的乐趣。
不久后,在老同学的介绍下,李玉琴遇见了另一位男子。
两人逐渐相识,走到了一起。
们一起享受平凡的时光,而李玉琴则继续投身文史资料的撰写,将过去的宫廷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。
在北京,她偶遇了曾经的皇帝溥仪,那一刻,李玉琴感到自己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。
参考文献:[1]李凤(口述)股票配资博客,王满(整理),陈景涛(整理),魏慧靓(整理).我的妹妹--“末代皇妃”李玉琴[J].兰台内外,2018,0(2):29-30